谢嘉幸教授 | 详解“母亲音乐教育”

“全国首届母亲教育高峰论坛”于2016年12月17—18日在郑州隆重召开,“母亲音乐教育”工程的第一人谢嘉幸教授从理论到实践推动母亲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0年6月2日,“新浪网上大讲堂”对谢嘉幸教授的“母亲音乐教育”工程进行了专访。谢嘉幸教授就母亲音乐教育的由来、教育理念、内容及他本人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旨在通过提高母亲的音乐文化修养,更好地养育孩子。以下为访谈视频以及文字实录。

 

❂访谈文字实录

主持人:

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网上大讲堂节目,我是主持人王莹。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特别请到了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谢嘉幸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聊一下母亲音乐教育,欢迎您谢老师,在这里和我们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谢嘉幸教授:

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

在这里我们也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下谢老师,谢老师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所长,著名的博士生导师。我不知道老师您研究母亲音乐教育有多长时间了?

谢嘉幸教授:

说起来时间也不算太长,从2007年到现在,有三年多的时间。

主持人:

老师说心里话母亲音乐教育,说新也很新,这个话题但是说不新也不新了,因为大家就会想到是不是跟胎教音乐有一些关系?

谢嘉幸教授:

也可以这么理解,胎教音乐是母亲音乐教育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我们已经发展很多年了,比如我们说幼儿师范学校,他们所培养的都是对幼儿的关注。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在关注儿童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儿童的母亲。

主持人:

这应该是根本吧。

谢嘉幸教授:

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对母亲的忽视呢?第一个就是,里面有非常多很深层次的一些原因,当然这个问题引起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因为我从小就是在一个音乐家庭长大,我妈妈是一个歌唱家。当然她在舞台上面几十年,还是有很多影响,但是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小的时候接受到我母亲给我的音乐影响。不仅对我的影响,对我兄弟姐妹的影响,包含对我的下一代,第三代的孩子都受到我妈妈音乐的影响。

主持人:

谢老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您家的小孩有多少都从事跟音乐相关的工作呢?

谢嘉幸教授:

那多了,90年代末期中央电视台有一次做过一个节目,请了我们一家,一共有十几个音乐老师。

主持人:

哇!那足以音乐的教育应该是从母亲先要抓起来了。

谢嘉幸教授:

对。

主持人:

怎么对母亲进行音乐教育啊?

谢嘉幸教授:

对母亲音乐教育,为什么考虑这个问题呢?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育链条当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起点,也就是人的教育这个起点,应该是从母亲开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是作为一种公共的事业,换句话说家庭的教育不属于公共事业,这样我们只是关注对于学校的老师的培养,忽略了对母亲的培养,对母亲的教育,这是一个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从2007年开始,我提出母亲音乐教育这个概念以后,在国内外就受到很多人士、很多专家的关注,觉得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在我们整个社会教育当中或者学校教育当中,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母亲这个因素。200多年前拿坡仑问贡庞夫人,你是搞教育的,你对我们法国有什么建议。后来拿坡仑就跟这个夫人说,那你就为法国培养一个母亲吧。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教育,母亲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所以无论是从东方还是从西方,对母亲的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谢嘉幸教授:

对。

主持人:

为什么特别提出了母亲的音乐教育。

谢嘉幸教授:

一方面因为我是搞音乐的。另一方面,音乐是我们人生开启智慧的第一把金钥匙。当我们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他已经在受音乐的影响了,音乐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所以,音乐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促进更好的母子和谐的关系,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谓的胎教,其实不是我们的语言教育,它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的,所以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些年来,因为我作为一个音乐学院的老师,我也很关注音乐教育,我们有很多学前教育,在国际上通用叫早期儿童音乐教育。但是,在这个关注过程当中,我们更多的是从公立的角度,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好像说我们一个教学,让孩子的音乐能力能够有多大的提高。其实这里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它不仅仅让孩子提高他的音乐素质,而是通过音乐来使母子的关系更和谐。

主持人:

谢老师,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调查,这应该是的大数人存在的误区,对音乐的误解,我现在培养孩子,也包括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培养孩子学洋乐器,就觉得音乐可能更多的是给他培养节拍的意识或者是旋律的美感,可能忽视了您说到的很多很多方面的问题。

谢嘉幸教授:

你这个问题非常非常有意思,我记得90年代在中央电视台我们参与做了一个节目,当时跟刘璐在《音乐桥》做了一个节目,当时叫《家有琴童》,当时请了杨东平等几个教育家,其中写了一本书,专门控诉让孩子学琴,把家庭关系搞得非常紧张,最后孩子把钢琴给砸了的情况。我们都是从功利角度考虑,其实这里忽略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音乐在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从古至今只有音乐才能使人和人之间产生共鸣。这个过程当中最有力、最重要的就是从母亲开始。比如说如果一个母亲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哼一首歌,能够哼一点小曲子,这个声音传递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传递一种爱,传递关怀,传递母子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懂得乐器、音乐就是教育里面的国王。对于母亲来讲更是这样,如果一个母亲她会音乐,哪怕只会哼很简单的小曲子,我想她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哼走调也没有关系是吗?

谢嘉幸教授:

理论上是这样的。

主持人:

谢老师,可以说因为您母亲从事音乐的关系,您也走上了音乐教育之路。您觉得在您小的时候,母亲从事音乐工作,对您来说最大的影响,音乐给您最大的一些好处是什么呢?

谢嘉幸教授:

音乐的好处?

主持人:

您直接受益的。

谢嘉幸教授:

对,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音乐能够使人产生很多想象的空间。如果说对一个人来讲,如果你没有倾诉的对象,你听音乐的时候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我记得我们以前有很多朋友在交谈这方面的一些感想,特别是我有一个朋友,他得了癌症,要上手术台做手术的时候,他说他需要给我放音乐,在放音乐的时候帮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一些时刻。当然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小的时候唱的歌,或者我们哪个时间唱的歌,过了很多时间我们忘了这首歌,突然响起音乐的时候,会把我们那个时候的很多想象、很多记忆都带出来,很多情感都带出来,我想大家都有这样一些亲身的体会。音乐就像你的朋友一样。我们经常在教学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如果说特别是我们现在有9000多万甚至上亿,从怀孕一直到孩子三岁的母亲,这个社会对象我们如果能够给她更多的关注,让她们有一定音乐的素质,懂得通过音乐跟孩子交流,我想对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

谢老师已经率先在做这件事情,创办了一个网站,网站会专门介绍有关于妈妈学音乐的相关课程。具体您是怎么设置的,能在这里跟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吗?

谢嘉幸教授:

我们这个想法当然就像新浪网一样,其实我的博客也是在新浪网。

主持人:

谢谢您,我很荣幸。

谢嘉幸教授:

这个网站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母亲或者是更多的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能够从这里了解到更多的这方面的信息。另外,我们也有一个基本的想法。我们现在有亲子教育,有胎教,有学前教育等等。但是它缺少一个基本的链条,通过母亲把这些内容可以整合到一块儿。

谢嘉幸教授:

家长不该把对孩子的培养当成个人消费

主持人:

老师,您这一说我觉得就完全把母亲音乐教育和胎教音乐分开了,因为您说到的学前教育也好,胎教也好,包括您后来提到的教育也好,应该是母亲音乐包括在其中的。

谢嘉幸教授:

对,应该说是母亲音乐是包括胎教的。在我们6门课当中,其中第5门课就是有关胎教的。我们6门课这么设计的,第一门可是关于母亲音乐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就是说事实上我这里面有两层的意义,一层就是让孩子的母亲懂得自己作为母亲的职责,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整个人类的两大生产,一类是物质生产,一类是人的生产。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物质生产是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可,而人的生产没有,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们现在处在非常尴尬的状态。我们的母亲音乐教育首先要让孩子的母亲意识到,对孩子来讲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这里面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理念,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我刚才说的。我记得我看过前苏联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家里生了4个孩子,到居委会去登记,说你从事什么工作,她说我是母亲。那个工作人员看都不看就把她赶走了。第二天她就想想,我是儿童发展研究者,换了一个名头。这个笑话其实很不好笑,为什么母亲就不能是一个职业呢?现在其实我们看到很多西方的国家,包含台湾地区现在已经开始给母亲发放奖金。我记得我2月份到台湾访问的时候,他们出台了一个文件,每个母亲可以领上5万台币。

主持人:

母亲也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

谢嘉幸教授:

其实不是简单的这么看,而是我们不应该把对孩子的培养当成是个人的消费,其实现在很多的国家这一点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如果你抚养孩子,社会是要付你报酬的。为什么很多丁客族不想生孩子,就是我们人的生产包含很多,教育也是人的生产的一部分,但是它的起点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主持人:

个人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谢嘉幸教授:

对。所以,妇女寄托嫁给一个认可她劳动的老公,如果嫁不到她一生不幸福,我们社会是有责任的,如果我们社会给予母亲更多的帮助,其实母亲没有焦虑。她的焦虑是她在家里抚养孩子的这份劳动必须通过丈夫来认可她。所以,我们第一门课里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要意识到母亲的神圣、母爱的伟大、母性的光荣,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母亲音乐教育,为母亲争得自己社会劳动价值的认可。

主持人:

要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谢嘉幸教授:

第一门课就是这样。第二门课我们是想通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音乐和母亲心理的发展。因为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让母亲了解到实际上孩子的成长应该跟母亲的内心的对话,这个对话是很细致的。我的几个学生,她们现在也当母亲了,她们现在非常非常有意思。其中我有一个学生,她现在硕士论文写的就是她和她孩子的情况。

主持人:

结论是什么?我特好奇。

谢嘉幸教授:

现在还没结论,才刚开始,因为孩子才三个月。但是你别忘了,教育理论里的这种例子很多。在第二门课当中,我们也是想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说明音乐促进母子和谐的过程当中的问题。这两门课是属于理论课程。还有两门课程是专门给母亲开的音乐课程,一门是母亲的音乐素质。因为毕竟你要从事母亲音乐教育,母亲的音乐基本素质要有,我们制作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提高母亲的音乐素质。还有一门很具体,就是母亲的哼唱。因为我们觉得实际上母亲哼唱是人类最基本的语言,最基本的语言是从母亲哼唱开始的。小的时候母亲在你耳边所哼的任何一个旋律对她来讲都是终生的记忆。前面四门课完了以后就进入实践课。

主持人:

谢老师,说到这里很多网友还有一个误区,觉得我自己唱歌唱得可能不是很好,哼的可能也走调,这时是不是借助一些大师级的,像莫扎特的音乐现在也是非常非常有名,特别制作了胎教的音乐,是不是这个效果更好呢?

谢嘉幸教授:

这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可以,都应该。刚才我们讲这两门课,如果我们把母亲当成一个音乐老师的话,我们有两门理论课,两门是给母亲提高他们音乐素质的。一门是音乐素质,我们是通过欣赏。

 主持人:

听一些基本的音乐。

 谢嘉幸教授:

这些基本的音乐也是给孩子听。另外一门课是母亲的哼唱。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有这个顾虑,任何一个母亲只要她充满着爱心,对自己的宝宝,哪怕她是随便哼哼几句,这个影响都非常非常好。

 主持人:

更多是在交流,更多是传递爱。

 谢嘉幸教授:

对,交流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第四门课程。第五门课程就是胎教。实际上在这里,当然对母亲来讲,要怀孕之前是准母亲,还有是怀孕母亲,还有是0—3岁孩子的母亲。我们有两门实践课程,这两门实践课程,现在很多学前教育的老师也都在实践,一门是胎教,一门是亲子,亲子就是母亲带着孩子进行一些音乐的游戏。 这样形成了6门课程,这6门课程能够使母亲从理念上,从概念上,从实际的音乐素质上。当然我现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母亲音乐教育,实际长英文的名词更好,叫母亲的音乐活动、母亲的音乐。

 主持人:

这是不是我们网站的名字,我今天搜了一下它的中文。

 谢嘉幸教授:

我们的英文名叫mom musicing,母亲的音乐活动。我参加一次音乐大会的时候,有一些国外的学者说很高兴,这个概念太好了,mom就是妈妈,musicing是很有意思,music加上ing。

 主持人:

音乐家吗?

 谢嘉幸教授:

不是,musicing是音乐制作、音乐活动,音乐不是静态的,是我们参与其中的一档活动。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mom musicing是母亲音乐活动的意思。应该说这是我们一个很好的理想,现在越来越多网友和家长来信了解,当然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种学术上的追求和探讨,我已经有4个硕士研究生,写了这方面的论文。

 主持人:

我们特别期待成果。

 谢嘉幸教授:

现在是这样,我们已经开始有母亲音乐的沙龙,已经开始在做了。另外,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们做事情不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是从学问、理想、理念上面来追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多的网友对我们的这些探索提出一些建议、批评,我们都很欢迎。

 主持人:

一定到您的博客上留言,去做一些评论。谢老师,您在做研究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要同比一下西方对母亲音乐教育这一块所做的工作呢?他们取得了一个什么样的成绩?

谢嘉幸教授:

严格讲母亲音乐教育这个概念在我提出来之前还没有人专门提出这个概念。但是关注儿童教育的是非常非常多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底下的一个群众性团体,它专门有一个委员会叫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委员会。为什么说2008年我在意大利的时候就发言这个题目,得到大的反响。 母亲从她想要做母亲,到准备做母亲,到成为母亲,到做一个母亲的职责,抚育孩子的过程,这是大多数女性会走的一个路。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提高母亲的音乐素质,让她们有更好的意识,对我们原有的学前的音乐教育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加强和补充。应该是这么一个概念。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了,在国外这个话题已经得到了强烈的反响了,在国内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谢嘉幸教授:

国内现在也是,因为我跟一些早教机构也有一些联系。另外,如果你看我的网站,看到我跟王东华老师,王东华老师特别有意思,他做的是母亲教育,他的经历也特别有意思。他一开始没有在父母身旁,到了10岁才回到父母身旁,那就不亲了,这个实际上是很有意思。我经常跟学生讲这个问题,其实人的教育有些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如果你在早期缺失了以后,就弥补不回来。后来他得到一个日本的教育家的启示,他就发誓,他要去从事母亲教育。所以,他写了一本很厚的书,花了10年时间,写了一本母亲教育的书。也是我的一个学生,在网站查到这本书,我就想办法跟他联系。我上个星期在中央电视台也做了他的一个专访,当然他不是从音乐的角度,他是从母亲教育的角度来介入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引起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前几个月,有一次我们开一个教育方面的会,顾秀莲还有其他比较著名的妇女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视的。

主持人:

谢老师,您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有没有发现似乎西方人接受音乐教育相对来说环境要好一些,可能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母亲音乐教育,但是相对来说整体的氛围好一些,所以孩子接受的音乐教育好一些,所以他们欣赏我们认为的高雅音乐那么自然而然,是一种生活的习惯。但是对于国人来说,可能真正走入了我们带着引号的高雅殿堂,会觉得很不适应,听不懂,会有这样一种想法?

谢嘉幸教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你要从大的很长的历史时空来看这个问题,当然西方教育文化背景,由于宗教的一些因素,他们把音乐作为对人的教育,他们比咱们有更好的一些传统。但是从当代的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讲,应该说不存在差异。存在的只是观念的问题。因为我也是教育部高雅艺术进高校的专家讲学团的成员,我们每年会到十来所高校去进行普及高雅艺术的一些讲座,我的题目有很多,比如说创造你的音乐生活等等。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实我们现在物质条件或者说技术条件并不缺少,只要你有这个意识,你可以整天和最优秀的音乐家生活在一起,一点儿都没有困难。

主持人:

所以还是环境很重要。 

谢嘉幸教授:

观念很重要,特别是家长的观念很重要。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当然因为这些年,每年我都带的研究生到国际上去,当然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从2003年就带我的研究生参加亚太音乐教育研究研讨会,2004年到西班牙,2005年到西雅图,2006年到马来西亚,2007年到泰国曼谷,2008年大意大利。这些年我们都在关注你说的这个问题,就是说如何提高普通人的艺术修养或者音乐修养,特别是可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在8月份,我们要举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家大会,被誉为是音乐教育的奥林匹克,我们将在国家会议中心有66场的大型演出,有7000多人参与的一个大型活动,有将近2000个外国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来中国,一共有711场的学生报告和研讨。这样一个大型的活动,主要问题是想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更重要的就是你说的话题,就是如何提高我们国民的音乐教育的素质。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做的这个事情,五吨是母亲音乐教育还是我目前所做的学校音乐教育也罢,它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当然我们的主题也特别有意思,我们大会的主题叫“和谐与世界的未来”,是这个角度。因为我们中国,和谐是我们音乐的一个核心的概念,自古以来我们就以天合着为之天愿,以人合者为之人愿,这是我们一直主张的概念,这次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参与我们的这次演出,一共有101个演出团队。

主持人:

其实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环境,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谢嘉幸教授:

对,我们去年搞了,后来北京市教委主任给我们提示,要传统音乐提升我们的生活。这些概念都是一致的,实际上我们经常会把音乐这个东西变成一种技术化,只是提高音乐素质。当然音乐素质会提高,现在提高音乐素质对每一个人来讲一点都不困难。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耳朵,你只要多听,听着听着,就像我经常讲,音乐的学习过程是听哼唱练,这对我们的音乐教育来讲也是,如果你经常在孩子耳边放音乐,哪怕在你肚子里的时候你就开始给他很柔和的音乐,听着听着就会哼,孩子为什么会哼哼呀呀学音乐,就是从这儿开始。

主持人:

音乐的启蒙是从这儿开始。

谢嘉幸教授:

不是从练手指头或者是练嗓子开始。 

主持人:

那就直接砸琴了。

 谢嘉幸教授:

对。

主持人:

所以我们说音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母亲的音乐教育是尤为重要,是根本。谢谢您谢老师给我们普及了很多音乐的知识,在这里我们也特别希望我们的各位网友,能够支持我们谢老师提出的母亲音乐教育,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谢谢您,在这里我们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排版:嘉灵

审核:嘉禾

(转载自网络)

 

本页面不可以复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