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二十余万字的王雷泉教授详解《了凡四训》(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作者原拟题《了凡四训游艺录》。 夫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雷泉先生解云,“艺”不限于六艺或制 … 王雷泉教授 | 详解《了凡四训》读后
忧患时世中的如来使者 隋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五三八——五九七),在禅定中安然入寂。临终前,弟子智朗问他的修行果位达到何种层次,智者说了 … 王雷泉教授 | 超克自卑与我慢 ——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
各位法师、各位营员: 非常高兴能在生活禅夏令营二十周年大庆之际,向大家报告我的想法。我们感叹世道人心变坏,对此有四个字的评价:高调行恶。“人天长夜三界黮暗,谁启以光明?”佛法怎么来拯救这个世道? … 王雷泉教授 | 佛法以转变人心而转变世道
一 问题的提出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刚才教务长带领我们为刚圆寂不久的圣严法师默哀,圣严法师的一生,是中国佛教从苦难走向复兴的缩影。他的道德学问和理念事功,是我们做人行事的楷模。谨以最受教的二句 … 王雷泉教授 | 禅宗对“烦恼即菩提”的阐释
本文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雷泉教授2023年11月11月21日在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所作讲座的文字整理稿。《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 … 王雷泉教授 | 儒释道三教融会之下的《了凡四训》
“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柏林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在开营式上代表学者致辞中所言。 … 王雷泉教授 | 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
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毕生致力于佛教改革的旗帜。人生佛教的神圣性,即契理,为契合佛陀所证宇宙万有真相的真谛;人生佛教的现代性,即契机,为适应现代社会众生心习及思想文化的俗谛。非契真理则失佛学之 … 王雷泉教授 | 人生佛教的神圣性与现代性
序 锡兰“摩诃菩提会”创立者达摩波罗居士,在1893年参加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时,结识了美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返国途中,经李提摩太介绍,从南京请杨文会到上海与达摩波罗会面。这是两位东方佛教居士,对近代 … 王雷泉教授 | 承先待后 不忘初心 佛教再兴 更期缘具——徐达《人间佛教与近代居士运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