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计划 | “大医精诚 天下无病”——2015级三期-课程报道

岁值季秋,万物荣平,允中校外国学院的大医学子们,带着对宇宙生命的探索,怀着“天下无病”的信念与志愿,从全国各地相会于终南之麓,在天地间舒展身心,学医做人,明心体道……进入中医思维,回到医道的根本,养成至深至远、敦厚纯善、慈悲精诚的为医品格。

大医班学子邓振钰:

巍巍终南,天朗地清。每一次相聚允中,都让我充满了满满的能量,每一次的洗礼都让我醍醐灌顶、倍感清爽……

大医班学子陈欣怡:

所谓大医,不是我们治好了多少病,有多少伟大的成就。而是能不能时刻以清净的身心看清天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过往如何,当下怎样,未来所归。至于疾病、病人,甚至一个病态的社会、国家、世界,这些病该不该治,能不能治,什么时候治,怎么治,都会自然呈现。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看清,以每一个受体最需要的方式,提供给一切方便法门,所以一个真正的大医要无所不能,但也不刻意去寻什么。等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一切就都有了。空几分,得几分。

感恩允中,感谢德音老师,感念天地圣贤和一切助缘,让我明白,大医不是为治病而存在,而是为守护宇宙人天的大秩序而存在,故有大医者,可通天地人。

真正领悟中医要真修实证

以圣人心、君子行

为天下无病而学医

——德音老师

第一讲:大医之路——认识自己、认识造化、通达人性

第二讲:大医内功——修行无处不在

第三讲:大医心法——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学习中医一定要回到医道的根上去,从认识自己、认识天地自然造化、通达人情世故做起。

领悟中医思维,首先要“复返于婴儿”,把所有的沉淀洗干净,把所有的观念全部放下,用赤子之心来培养自己“观象于天地、会心在至理”的能力,这才叫中医思维的建立。然后身体力行医道,把医理打通,孜孜不倦,精勤地操练,还怕不会医术吗?

学习儒释道圣贤文化,最大难题也是前提、根基,其实是——出离心。如果我们没有出离尘劳的决心,没有出离小我的魄力,没有出离一切假象的慧根,可以说所有儒释道的书根本进不去,实修实证谈不上。作为一名中医学子,如果不把生命科学搞清楚,如果学医仅仅是每天背课本、看这个是什么药什么方治什么病,那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大医!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明]裴一中《言医·序》

生命本来就是五彩缤纷的,它有内在一致的规律,人体小宇宙的自我运行规律是完美的,是我们真正的本能,不能教条,不能刻板。如果学医是靠背书学来的,那就已经是南辕北辙了。背书只是学医过程中很小的一环,是基本功。

学医中占大头的永远是自己要保持“觉性”,觉悟自性的觉性,觉悟实相的觉性,而最终还要连觉性都找不到,完完全全在生活中,在一切处。如果你还有一个觉性的感觉,那都是有“我”,认识人体就是这么不简单。几个比较重要的层面,就是精气神和内触。学中医最好的实验工具和载体是自己的身体,看自己的五脏六腑,听呼吸、血流、心跳、身体内在的声音,这叫内视。

我们此刻坐在这里,能听能看能写能想,又能呼吸,而且不用去管理他,身体运行顺畅自如,心脏在跳,气息在走,血脉在流,每一个细胞都在他的轨迹上运动,就好像天体运行一样,分毫不差,我们此刻在这里的安宁状态就是如此。但如果你没有觉知到他的运行规律的话,尤其是没有回到那个“既无主宰,又非自然”的本觉自性的时候,那随时随地产生出来的习气、妄想、业障都有可能阻碍人体小宇宙的自在运行。所以,人体小宇宙本身的自动运行是非常完美的,而且他本来就具足了升华超越这样的功能。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大多时候各种各样的念头想法把我们的生命和心志占满了、困住了,而静下来,进行觉知训练、静定训练是认识人体的第一步。想要最好的觉知状态,就必须随时随地清零、保持空灵,“有事看念头,无事观呼吸”!

地球是一所学校,让我们在尘劳和苦难中,打磨掉一切不该有的欲求、习气、小我意识,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磨炼或者打磨是无限的、无处不在的。因此,修行实证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只有持久恒定地保持中道。

人一辈子是为了觉悟而活的,心外无人,所有抱怨皆是自己内心的执念。“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要生嗔恨心,不要发脾气,感谢那个为难你的人给了你调伏自心的修炼机会。时时刻刻“反求诸己,反躬而诚”,常惭愧,常忏悔。让自己的起心动念如理如法,不向任何人发射负能量的念头,正心诚意做好本分事。

做医生更要在生死面前、在生命面前,把自己清空,打开心量,做一个在天地之间器宇轩昂的“大人”,让自己合于道!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

首先,从心理层面讲,“归根”就是找到自己的出生使命;从身体的体验而言,“归根”就是让我们“心息合一”,每时每刻都不被外界牵着鼻子跑,每时每刻都没有任何外人能干扰我们内心的宁静,每时每刻每一个呼吸都从脚底下吸气,呼到虚空,然后再从脚底下吸气回到虚空,其息深深。

希望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归根”,随时随地去体验“归根”,这样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神,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想事情就会比较直截了当,心想事成就比较容易实现。

 

• 生病是世界上最好的让人觉悟的机会。

• 发菩提心者,远离诸病。

•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国净。(《维摩经》)

•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夙债。(《永嘉正道歌》)

• 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 妄想太多,习气太重,欲念太深,就先去劳作,好好干活,去培自己的福报,把欲望转化为能量。

• 转化业力习气的最高明方法:老老实实以戒律自省!

医者,父母心

医者谋道不谋食

大医曰慈

学医人要有济世利人的大愿心、菩提心: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每一个大夫,做事情要在一点一滴处用心替老百姓着想,把每一个病人当作父母、当成子女,这叫“医者,父母心”,这叫“大医曰慈”,慈悲的慈。

每一个学习医道的人,也要担当起健康教育的使命,要共同承担起一个任务:维护天朗气清,维护人文风尚的清爽。医道本身就是“自立立人,自觉觉他”的行业,把这种磁场、光芒、觉性给到与你们有缘的一切人,再微小的声音和力量,只要坚定、恒久而纯正,就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威力。

大医学子赵京博:

一日以来,清旦晨练,午后经行,酉时站桩。结束后自觉身体清畅,气机顺达。不仅身体舒服了,精神更好了,脑袋更清楚了,动作更稳重了,心里更淡定了……

 

大医学子鲁茹:

晨练中,“唵,啊,吽”的声响让我的心灵一震,当我和伙伴们一起喊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共同振动起来,真切的感受到很强的能量场被连接,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人可以和宇宙的能量连接,和天地在一起……

静定训练:站桩

觉知训练:经行、慢跑

大医学子陈欣怡:

经行的快慢按身体的节奏走,慢的,足间起落,若鹤行水上,踏波无痕,神思自然沉寂。快的,浪里行舟,如列子御风而行,没有外界的动与不动,也没有刻意追求的快与慢,虽是动,更是静,只是跟着身体的节律,身心自然通泰。

慢跑一下午,似乎没有一丝疲惫感,调整好呼吸后,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元气充满,仿佛跑步不是消耗能量,而是接引元气,蓄积气血的绝好方式,跑过之后,最后一圈走步时,似乎我在走路,但似乎也没有动,周围的一切都自动往后退,身体舒服极了。

大医学子房剑:

经行只在会心一处,湖光山色过眼而不入心,鸣虫滴车入耳而不动念,其后便是身心的畅快和空灵。而桩功的修炼则是在一波一波酸痛胀麻的轮替中收获逐渐加深的圆融饱满轻松之感。

功夫的增长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需要有正知正见的愿力引领和护持,就如小树苗长城大树,就如点点星火欲呈燎原之势,以自然自在的的心态去对待,去感受,去成长。

大医学子吕娜:

在观呼吸十分钟之后,心里开始有一点感觉,然后就默念着“左脚,右脚,左脚……”,一直往前走,往前走,等我回过神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站在湖边,周围没有一个人,世界安静的,就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脑海里特别的安静,就只有一个念头:就这么一直,走下去,走下去……将自己一切都放空,感受着自己的每一个细胞,细细的用心去品味万籁无人般的宁静,仿佛就像一个刚来到世界不久的婴儿,脑海里没有任何杂念,用一颗纯洁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所有的一切,这个过程特别的舒适,也特别的安详,仿佛我们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行益老师

允中文教院医道组导师,资深推拿医师

行益老师别开生面的一堂课带给同学们深刻的启迪:

中医是灵性医学,中医医者自身的修行和对身体的觉知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更要发起”天下无病””同体大悲”的大愿,紧密配合自身的正气与功夫,才能真正的治愈疾病,保护自己。

中医认识疾病的关键是诊断。诊断功夫,就是一个中医的见地水平。而中医的思维模式是曲线性思维,这有别于西方医学诊断架构的直线思维,灵动的曲线思维则是诊断的核心。

疾病的根本是通路的堵塞,要以”通”为治则。心脏病治疗的”通法”在推拿手法上表现为弹拨颈部经脉。推拿有如弹古琴,力度、速度、时间三大要素同时合理把握是关键要诀。人体自内而外,皮、肉、骨自然形成三个层次,从而力度上就要有深浅的差异。若浅层有病则可用扫法扫去病气,若深层有病则浅层定然亦有,先浅后深,由浅入深,既”以其皮按其肉,以其肉按其骨”是也。

大医学子王世萍:

归根,即接受心灵的洗礼,放空自己,回归零点,接受内心深处的召唤,回归至真至善的自己,用婴儿般空灵清澈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只要专注下来,就会让人进入更深的静定,而不同层次的静定,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宇宙奥秘。

自己这杯“置杯则胶”的浊水,在“允中童子”这杯更大、更干净的清流中,变得清洁、安静。唯有身体力行医道,将医理打通,才能做一个护佑天下黎民百姓,远离疾病,使之走上觉者之路的大医!

大医学子杨发盛:

只有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同体大悲,能够对病人的痛苦真切地感同身受,才能在心态上真正地进入治病救人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冷漠的职业态度或是以病人为自己提升医技的工具。所以最真切的祈愿每一位立志行医救人的医生都能过智慧具足、悲心具足,能够慈心济世、救苦救难!

大医学子刘权:

从清晨的湖光山色和鸟雀齐鸣的晨练中开始一天充实的学习生活。接受着知识的滋养,聆听着德音雅乐,以前的烦躁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浮躁的心实现了慢慢沉淀……在这里,没有私心杂念,达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排空了自身体内的负能量,净化了心灵,灵魂也慢慢得到了升华……

大医学子邓盈君:  

谢谢老天爷,给我机会来到这里学习,带来了这么多善良可爱的天使,也给我带来一个美好的老师,指引着我,洗涤心灵,让我学医之路不再迷茫。

我一定多读书多学习,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好好持戒,不发脾气,不生嗔恨心,要有菩萨心,做一个好的医学生!有种奇妙的感觉,来一次终南山满满的欢喜,离开终南山也满满的欢喜。

大医学子田东浩:

深深地感谢与感恩我们的导师德音老师,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同学为允中“大医计划”的付出,四方英才济济一堂,大家学习与进步,有汗水、有苦涩,大家将信任托付于彼此,更多的是我们“允中童子”浓浓的师兄弟姐妹亲情。

短短三天的学习经历,就是一次人生的修行,刻骨铭心。不一样的课堂氛围,不一样的晨练内容,不一样的行经历程,不一样的思想进益,是从内而外的全身心的洗礼。

陈寅恪说王国维的死是“殉道而死”, 一国之文化、一民族之传承几近衰落,世人多崇尚西洋不闻中古,追求媚俗娱乐文化而不知元典大雅之堂,何等的悲哀?

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的根本,是民族存在与崛起的精神食粮,作为青年一代的优秀学子,我们如果不去继承和弘扬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又是何等的悲痛?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元典为师”,在民族传统文化的路上踽踽而行,这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一代代地薪火相承。太上立德、立言与立功,虽久不废是为不朽,我辈青年当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名“大医”。

曾有人问,“真正的礼数的本质是什么?”辜鸿铭说:“那便是能够考虑别人的感受。”德音老师的讲课让我更加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做人起心动念,如理如法”,“心外无人”,“吾日三省吾身”,遇事莫怨他人,反求诸己,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德音老师说:我们要感谢那些我们遇到事和人。“功夫在医外”,经历更多,才能体会更多,体会更多,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大差距和不足。真正学会如何处世和做人,是学医的根本前提。“以戒律为师”,“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个人修行最重要,但是一旦有了小我意识,便没有什么了不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的历练自我,成就优秀,并传播正能量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优秀,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允中文教院,“大医计划”,确是时代壮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点击图片,支持允中大医教育)

“大医教育”是允中文教基金会的品牌公益项目,通过设立大医教育奖励基金和系统举办大医教育深度专题研修课程,培养健康教育专业师资与具备大医精神的医道传承人才、具备中医与中国文化智慧的传媒编辑与文创人才;同时,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研究与传播工作,在基础教育中落实青少年健康教育,以多种形式开展公民健康教育。以倡导医界新风,促进社会文明。

允中文宣部、编辑部发布

版权属于允中文教院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排版:嘉瑞

编校审核责任人:嘉禾

本页面不可以复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