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乐教】国乐大师班系列之
——罗守诚先生笛箫艺术夏令营
现在开始招生啦!
让我们沉静下来,
用手中的笛箫,
为自己创造一个空间,
一个可以抚摸流水、
聆听松风、林间漫步的桃源仙境……
课程内容
笛箫演奏课程:
如何达到音色的纯净,实现音色的美感?
如何使演奏的气息流畅深长、运气自如?
怎样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修养?
通过:
口风练习、指法练习、
气息练习、乐句表达练习,
让我们用心倾听
罗先生六十余年笛箫演奏的精华心得,
拿起笛箫跟随他一起用音乐表达:
最纯净的心灵音色
最美的中国韵味!
主讲:
罗守诚先生
著名笛箫演奏艺术家、教育家
乐教与中国美学课程:
《乐以载道——中国音乐的神韵与至美》
主讲:
德音老师
德音文教及允中文教院创办人。
《国乐启蒙》编者。
“国学工程”、“乡恩行动”、“允中父母学堂”发起人。
《大唐音乐生活面面观》
罗艺峰教授
原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著名音乐美学、音乐史学家
课程安排
上课时间:
2017年7月28日~8月1日(27日报道)
8月2日游学参观
上课地点:
西安终南山脚下四星山水度假酒店
(详址将在报名回执中发送)
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提升
更是一次身心成长之旅!
课程分班
专业班
(职业演奏员、音乐学院及音乐学院附中在校生等)
非专业班
(业余爱好者已有一定水平)
零基础班
(不能完整演奏五首以上经典曲目皆在此列)
课程费用
学费:4800元/人 资料费:200元/人
陪同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 3600元/人(含资料费)
15岁以下儿童需家长陪同
(有陪同家长修学功课安排)
以上费用含6天6夜食宿费,住宿四星级标间
(游学车费、门票可统一购买,费用自理)
个别辅导提前预约:
1对1 1000元/小时
1对3 300元/小时
小班授课,满额即止
欢迎乐迷乐友们踊跃报名
【德音乐教·国乐大师班】系列之
——罗守诚先生笛箫艺术夏令营
报名表
青年学员报名通道
少年学员家长陪同报名通道
15岁以下必须有至少一名家长陪同
扫描二维码,进入填写报名表
请务必仔细详实填写报名表
※ 请确保手机畅通,报名通过后工作人员会与您联系,发送缴费通道。
罗守诚先生艺术简历:
著名笛箫演奏艺术家、教育家。十二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专攻笛子、钢琴;1964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笛子专业。曾师从老一辈著名艺术家金祖礼、谭谓裕、陆春龄、马其生等先生及民间艺人张埃宾先生等,并深入各地民间,学习苏南吹打、北方二人台、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亦有修学西洋管乐,形成了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魅力。1969年,罗先生从上音毕业后进入上海电影乐团担任独奏演员。几十年来,由他担任独奏、领奏的电影音乐脍炙人口,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也得到了许多著名作曲家的高度称赞。
罗先生的演奏于朴实严谨中体现出隽永韵味,精致典雅、细腻感人,音色醇厚恬静、甘美圆润,极富表现力,技艺精湛、功底深厚,擅长揭示作品的内涵,显示了很高的艺术修养,广受赞誉。
在笛箫作品创作上罗先生也是硕果累累,先后改编和创作了《岁寒三友》、《流波曲》、《忆故人》等笛箫音乐作品。
为了呈现笛箫音韵的极致,1995年,罗先生远赴美国,与享誉国际的录音大师Kavichandran Alexander,在百年老教堂中联合录制发烧天碟《惊破梅心》。精湛的吹奏技巧,超凡的专业录音及老教堂绝佳的自然音场,将笛子灵活自如、声色俱佳与箫圆润柔和的动态清晰展出,其惊破梅心之余,更是沁人心脾,让所有的发烧友们爱不释手,这张唱片也曾获得格莱美录音奖提名。
代表作品:
电影代表作:《城南旧事》、《白求恩》、《济公》、《哪吒闹海》、《老人与狗》、《牧马人》、《阙里人家》、《杜十娘》
唱片代表作:《惊破梅心》、《琴箫引》、《云水吟》、《望月》
在本次的笛箫大师班中,罗先生将从运气、力度控制、虚实相间、乐句处理及如何提升音色、音准等多方面倾心传授,有效地解决演奏中的问题,提升音乐修养。
笛、箫知多少
箫 在中国历史上,用竹子做乐器由来以久,《吕氏春秋》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从《周礼·春官》及其他许多周代的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礼乐规模,无论形式与内涵都已经非常成熟而完备,箫、籧、籥、篪等多种竹管乐器在西周以前就已经出现。
在远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区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现代笛箫的区别在于,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
箫适于演奏宁静悠远、淡雅优美的曲调,传递心声,寄托遐思;善于表现古雅含蓄、质朴深沉的意味,回音不绝,醇美动人。
音量虽然不大却能传得很远,音色温润柔和,甘美而幽雅,适于独奏、琴箫合奏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的民族风格作品中,箫的加入都有很好的表现。
笛 笛是广泛用于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和器乐的吹管乐器。其历史久远,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河南舞阳骨笛距今已有八、九千年历史。历史上的笛子既有竖吹,也有横吹,还有排笛和用来确定音高的笛律,一套12只,应十二律。周代以前的宫廷雅乐中,竖吹之笛(当时是篴),已在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北随州曾出土两支春秋战国时的横吹篴,开6孔,形制与现代的笛子相似,只是一端封闭。又有记载称横吹竹笛来自羌人,从西域传入,汉武帝时丘仲等人将羌笛加以改造,制以7孔,长2尺4寸(约80厘米)的横笛(《风俗通》)。魏晋时,横笛已作为横吹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在中国北方广泛流传。隋时笛已有12孔。唐时,出现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称七星笛(《乐书》)。到元代的龙笛,已与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
漫长的发展演进使笛子积累了丰富的吹奏技巧,民族特色鲜明,极富表现力,是流传最广、民间最常用的中国乐器之一。
笛子的种类繁多,主要的传统笛有曲笛和梆笛。 曲笛以伴奏“昆腔”等戏曲而得名,音色柔和圆润,主要流行于南方,是江南丝竹及许多南方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之一。梆笛以伴奏梆子类戏曲而得名,其形制与曲笛大同小异,音色高亢明亮,此外,还有比曲笛高八度的高音笛、十二调套笛,接半音排列的十孔与十一孔笛、便于转调的加键笛、比曲笛低八度的低音大笛、音域可调整的口笛、多支不同音区的笛子扎在一起的排笛以及在一支笛上有两个吹孔的双管横笛等等。
制笛的竹材,有白竹,笛竹,苦竹等。此类竹子节长皮薄,内径较规则,阴干后烤直,去竹青,色白如霜。据《乐书》记载:“翦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即指此类竹子。故吹笛又雅称为喷霜。凡属管径规则,粗细合度的管子,无论金属、竹、石、木、骨、塑料等皆可制笛。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并有许多文物流传至今。
笛膜的材料有竹衣、苇衣、葱膜等,最合适的是苇衣。
古代笛谱多已失传,仅留10余首见于文献记载。明清以后,大量笛曲都以戏曲曲牌形式流传,主要有《柳摇金》、《傍妆台》、《春日景和》、《八板》等约100余首。此外,尚有大量乐曲在民间吹打乐中得以保存,如《步步高》、《满庭芳》、《浣溪沙》等,近几十年来,涌现出许多笛子演奏家,又整理、创作了大量的曲目,在演奏技巧和乐器改革上都有许多发明创新,使中国笛子艺术在不断发展中更加丰富。
……
——德音老师《国乐启蒙·导聆》
允中文教院教学部发布
版权属于允中文教院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排版:嘉灵
编校审核责任人: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