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大家高校行 | 2007年度音乐会综述暨“弘扬乐教、广博易良”孔子文化月闭幕式综述(2007年9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报道

在我们中国人瑰丽而丰富的传统哲学中,不仅有着对于“道”“仁”等等这些本体性的理念的经典阐释,而且十分强调在个人和群体的生命中对于这种理念的体验与感悟。这样,中国哲学中的“道”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不是基督教的不朽圣灵,而是平易近人、使人乐于身体力行的一种理想。《中庸》里面如是说:“道不远人”。

孔子认为君子使人身体力行地去感悟和学习“道”,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也就是所谓的“礼乐”之教。“礼”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从身体上训练我们对于良好美德的尊重——《论语》中提到君子应当“贤贤易色”和“动容貌”,说的就是这个。在孔子的理想政治蓝图中,“礼”将人依据其身份和品德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上的人各安其所,各守本分,这是一种合理的自然秩序。当你在社会上,看到了品德优良的君子,礼提醒你从行为仪表上,对他表示出由衷的尊重,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生活在“礼”的世界里的人,都会有一种我们生活在这种合理秩序之中的美好感受。但是,一个社会过分地强调了等级区分,就会造成隔阂,也就是所谓的“礼使人别”:一个“礼”的世界是隔阂存在的世界。

然而有另外一个世界,在它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接受,都愿意接受,都能够表达我所想的、我所感悟的,我所为之欢笑悲伤的东西;在它之中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群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在它之中我们感到这个世界的统一与和谐。这个世界就是音乐的世界,音乐的世界是一个“乐使人和”的世界。同时,因为音乐能够焕发我们的美感,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会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超越,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格得到历练,生命境界得到提升。

《乐记》中谓:“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就是,“声”“音”和“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声”泛指一切声音,其中包括各种噪声;“音”特指有秩序、有条理、有组织的声音,相当于由乐音缀合而成的音调、曲调、音响组合等;至于“乐”,则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因素混为一体、伴随道德与心灵修养的艺术活动。今天我们面临的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但是很少有音乐——旋律是有很多的,这是个很适合各种各样的充满了机械的、呆板的、其节奏不断重复的旋律的时代,它寄托了太多我们内心深处的空虚与疯狂。人们不断地试图为骨子里汹涌的欲望寻找合理性,我们嘲笑一切优秀的、被尊敬的东西,蔑视秩序与美德,寻求没有责任感的、放纵的自由——这样的时代最适合重金属嘈杂的声音,或者寸草不生的荒原上土地裂纹的声音,因为那就是我们的心灵: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灵是什么样的,音乐就是什么样的。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豁然黑者为星星……”我们现代人不知道在为了什么戕贼自己,这种情况又去怪谁?但是,反过来讲,改变这种情况又能靠谁?只有我们自己!

所以在2007年的10月,我们在此呐喊——也许声音很小,但是我们希望有人听到。我们呼唤音乐,呼唤不仅仅是旋律的音乐,呼唤自然而非机械的音乐,呼唤经过千年风雨磨砺洗涤的传统音乐,呼唤曾经点亮和唤醒我们内心自在的音乐,呼唤寄托了我们过去一切伟大与高贵心灵的音乐,呼唤能使人与人、人与道、人与天毫无隔阂地对话的音乐……

这就是本届孔子文化月主题活动的美好愿望。作为活动主要部分的八场讲座,前五场分别以“乐记”与乐教、“乐教”与和合、谛听的哲学、乐教的失落与回归以及乐教与天德社会为主题,阐述乐教的“理念”,换句话说,是使同学们了解“知”的一方面;而后四场分别以笙、箫、琵琶、古琴音乐为例,使同学们真正体验与感悟音乐精神,也就是注重“行”的一方面;最后,更是有国乐音乐会这样的艺术大餐,以飨听众。

国乐音乐会,是孔子文化月在2007年10月28日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动。龚一先生、屠伟刚先生、罗守诚先生和翁振发先生四位大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音乐盛会,其水平不亚于任何一场盛大而高雅的艺术盛会,而且它在点亮我们的心灵方面,可以与任何一本伟大的教科书相媲美。十二首曲目,首首都是经典;千百名观众,每一颗心都被震撼。

当流水般的丝竹之声回荡在明德堂中,那是一个怎样的时刻!古代人伟大的心灵与现代人的心灵在这一刻交融,高贵与优秀的品德在这一刻回归,当听众们为国乐鼓掌的那一刻,我们都被感动了——不管是传播乐教的人,还是学习乐教的人。

诚如德音老师所说,乐教的传播是一个点亮、唤醒与新生的过程。“天德”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但是,是什么让它蒙蔽上了如此沉重的灰尘?我们不知道。如何拂去这些灰尘?我们自信能够解答。每个在国乐那里得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莫名欢喜的人都得到了解答。

最后,在孔子文化月与国乐大家人大行结束的时候,请允许我以我的这枝拙笔,用一篇韵文与一组诗歌来记下我心中的感动。尽管这几乎是为所谓现代社会所摒弃的“落后”方式了,但我仍然希望以此来纪念那个“兴于诗”与“成于乐”的社会,并且衷心希望“天德”的回归。

~~~~~~~~~~~~~~~~~~

清夜良辰,月华秋容,乐钟佳夕,客聚人大,开如论明堂朗室,延海内国乐宗师。丝竹悦耳,笙箫怡容,畅五音,动七律,明乐性以荡涤人心,正天德以和谐社会。为斯盛德者,计有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笛萧演奏家罗守诚先生,琵琶演奏家屠伟刚先生,笙演奏家翁镇发先生,兼即兴乐舞表演者曾明,其余组织、推动、赞助、关注者不胜记述,在此一并致谢。

古人云,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良有以也。今故以孔子文化月之名,广博易良,乐教传承;此囊者夫子所以从事也,今吾等小子亦以为志。愿文明礼乐,得以传承,天德社会,于斯再现。

丁亥十月廿八日

夫乐者,德之华也,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以致天地之和。人大孔子研究院于盛时而行盛事,扬乐教于一方,播文明以百世。小子有幸,恰逢其事,聆大师之妙音,参天道之轮始,如闻仙纶,如酌佳酿,千载之下,始信有韩娥之事,于圣人闻韶不知肉味,竟有同感。故今以陋思拙笔,强以为文,以记人大良宵,国乐盛会。所惜者,闻江上之音,而无乐天之笔,使未亲身而聆者不能得其中真味之万一,诚憾事也!

会上诸师或独奏、或合奏,为名曲一十二首,今志其数首:

记《凤凰展翅》(笙):

万籁俱寂,有笙独起,凤兮凤兮,今尔来仪。如珪如璋,令闻令望,凤兮凤兮,亦集爰止。鼓笙悠悠,凤鸣啾啾,知音聆德,卿胡不奏?鼓笙林林,凤羽振振,斯乐盛德,修怀远人。笙兮笙兮,道我音欤?凤兮凤兮,知我心欤?

记《神人畅》(古琴):

风舞丛花月舞荫,琼阁高筑待何人?云破夜朗投双影,先生独坐一弄琴。清音入云惊神座,疑是九天飞花落。仙袂飘飘拂轻霞,微步凌波如流雪。亢调余响随行云,万里长空皆可闻。弦凝指遏一回转,却向人间觅知音。七弦动静作神乐,细细余音有明灭。舞影徘徊助神兴,桂枝可堪风摇曳?唐尧盛德天下言,至今四千五百年。焕焕圣迹今已灭,唯此一曲乐中传。居明堂,聆德音,生有何幸我得临?未若国乐天下晓,广博易良皆得闻。

记《宝鼎赞》(箫):幽兰独息,空谷声起。笛乐天降,佛光宝仪。虔奉生香,普遍十方。一动天谛,广博易良。悠悠笛转,五音委婉。悠悠笛蒉,我得三味。

记《塞上曲》(琵琶):

枯骨累重重,凄凄风悲鸣。何如琵琶好,鸣镝使无声。君不见,汉家有女别宫阁,十万干戈化玉帛。悠悠胡风军号少,熙熙汉市边贸多。琵琶声声错杂弹,有女怨怨难与言。深秋万里草枯黄,独坐宫苑对镜妆。琵琶低低如诉伤,有女幽幽思故乡。最是仓皇辞天阙,马上犹催离去忙。琵琶泠泠声渐缓,明月伴我忆长安。声声切切有心诉,叮叮咚咚如泪涟。萧萧北风渐欲起,琵琶淅淅渐欲止。明朝犹须侍单于,噎声止泪和衣眠。

记《霓裳曲》(曲笛):

八方若恍,独有笛声。浑厚悠远,瑰丽唐风。余音高娆,飞花明晓。余音璀璨,星河灿烂。轻兮远兮,月华琼宫,赫兮煊兮,唐德斯盛。

记《潇湘水云》(古琴):

中秋洞庭了无风,玉鉴琼田三万顷。月下扁舟共花影,坐听云水古琴声。沧溟空阔一空阔,光照肝胆皆冰雪。西江尽挹斟北斗,扣弦独啸我解歌。

记《十面埋伏》(琵琶):

悾悾雷震,飒飒风起。猎猎旗展,茫茫云息。转轴两三拨,林林汉车列兵戈;运指一二寸,肃肃楚马排军阵。古木银弦声铮铮,恍恍如闻神鬼惊。点将升台高帐中,运筹胸中百万兵。万马奔腾丝弦上,千里杀伐琵琶中。狂狂雷怒,凄凄风鸣。滚滚烟怨,荡荡云生。大弦嘈嘈处,乱军呼号;小弦切切处,惊马凄啸。一曲琵琶声未了,百年天下势分晓。囊者挥麾叱咤举戈,转战江南江北,今朝穷途四面楚歌,围困九重十重。虞姬奈若何,千古英雄两行泪;大王烦借箸,容函终归项羽头——嚓!

记《飞花点翠》(琵琶):

气定促弦弦不急,却闻琵琶声旖旎。飞花不与我共醉,卧看点点化春泥。

盖一夜妙音,怡心旷神,闻者不图国乐有如斯之美,而有心者亦将感于广博易良。愿斯人得逢斯时,德乐得遍德世。

是为二零零七年国乐人大行音乐会暨孔子文化月闭幕式。

允中文宣部发布

图文版权属于允中文教院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撰稿:张笑宇

排版:嘉灵

编校责任审核人:嘉禾

相关阅读

· 国乐大家校园行 | 德音老师:《让生命因音乐而美善,让文明因传承而久远》(2019年12月5日)-西安中学讲座报道

· 国乐大家校园行 | 翁镇发先生及上音笙乐团乐教讲·演:《国乐入心,“笙”乐传情》-西安高新第一小学讲座报道

· 国乐大家校园行 | 龚一先生:《一枝极美丽的古代花朵——古琴艺术漫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讲座报道

· 国乐大家高校行 | 屠伟刚先生琵琶艺术畅谈——《谛观有情》-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报道

· 国乐大家高校行 | 翁镇发先生、罗守诚先生:《“此曲只应天上有”——中国吹管乐艺术》(2007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报道

· 国乐大家高校行 | 德音老师:《重建天德社会——乐教现代复兴》侧记(2007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报道

本页面不可以复制哟~